馬上注冊,結(jié)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(zhuǎn)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加入隨論(請注冊中文用戶名)
x
本帖最后由 隨州日報 于 2020-11-16 16:18 編輯
愿得此身長愛國 隨州一中高一(13)班 姜俊雅 指導老師:何金鳳
“位卑未敢忘憂國,事定猶須待闔棺”,時至今日,陸游這句詩中蘊藏的濃烈厚重的愛國之情,仍能狠狠地敲打我們的心。也許一個人的生命會褪色,但他的那份愛國情必定一直鮮活著,必定會觸動他身后的千千萬萬人。 什么是愛國? 愛國,是蘇武十五年的宿風飲露,是昭君出塞時的錚錚琵琶,是學子在天安門前的聲聲吶喊。 愛國,需要我們有一顆赤誠的報國心。 從陸游的“一身報國有萬死,雙鬢向人無再青。”到戚繼光“封侯非我意,但愿海波平。”再到林則徐“茍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福禍避趨之”……我們可以看到一顆顆鮮活而赤忱的愛國、報國心,即使他們已逝去千百年,但他們那熾熱的情感仍流淌著。 一顆赤忱的報國心意味著無論我們身處何種境地,最先考慮的是我們的祖國。 愛國,需要我們看淡世俗名利。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,中國人才缺乏,科技落后。錢學森、華羅庚、鄧稼先等人卻在此時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回國的征程。這一路上,他們面臨的最多是來自強國的名利誘惑。試想若他們沒有放下對名利的追求,那么中國還能打破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嗎?還能成為如今世界第二大經(jīng)濟體嗎? 愛國,需要我們放下對名利的追求,在光怪陸離的名利場中堅守自己的愛國志。 愛國,需要我們勇于擔責。 一個時代,一個國家,大概終究需要某些人在某些時刻毅然決然站出來,站在某個位置,就站在那里!一步不退,一動不動。 當疫情將全球裹挾進恐慌的洪流,當中國封了一座叫武漢的城,無數(shù)的中國的醫(yī)護人員站了出來,用他們的身軀為我們筑起一座鋼鐵長城,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點燃起一盞生命的風燈。 他們在中國最艱難的時候擔起了屬于自己的責任,支撐著他們這么做的,是他們的愛國情。 曾有作家說過:“時代的一?;遥湓趥€人頭上,便是一座山?!边@座山,叫責任,有的人一輩子都不會真正的直面這座山,而能夠擔起這座山的人一定懷有滿心的愛國情。只因一個人若擔起了屬于自己的責任,便是愛國。 愛國,需要我們有一顆愛國心,以淡泊為矛,以責任為盾,刺破這世間的虛偽與阻礙,像個戰(zhàn)士一樣,守衛(wèi)我們的國家。 以國為國,以天下為天下。 愿吾輩能永懷愛國之心,為愛國之士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