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婚四年沒懷孕,原來罪魁禍首是它
1461302938747.jpg (88 KB, 下載次數: 176)
下載附件
2018-4-25 16:00 上傳
家住唐鎮(zhèn)的李女士,今年剛滿30歲,已經結婚四年了。每當周圍的人好奇:“你咋還不要個孩子?還沒玩夠吶?”李女士一聽到這樣半開玩笑的調侃,心里就涌起莫名的苦惱。其實她自己心里清楚,哪里是什么“沒玩夠”的原因,看到同齡人二胎都出來了,她自己也著急,可是奈爾老天爺不眷顧,怎么努力也懷不上?。?/font> 后來在丈夫的陪同下,夫妻兩人一同來到了真愛醫(yī)院不孕不育??茊栐\,專家詢問了李女士的身體狀況后了解到,李女士從小到大身體一直還挺健康的,就是一直有個毛病——痛經。從13歲初潮開始到現在,大姨媽每月都準時來折磨她,要說痛經,女孩子多多少少會有一些。喝喝熱水,不亂蹦亂跳就行了。可她會痛到躺床上爬不起來,要請假停課的程度。這種情況一直持續(xù)到大學。后來聽人說,結了婚生了孩子就不會再痛了。所以她一直比較努力地備孕??墒菐啄赀^去了,不但孩子沒懷上,痛經一點不見好轉。 真愛不孕專家給她做了詳細的檢查后告訴她,她的不孕其實正好跟折磨她十幾年的痛經密切相關,確切的病因是——子宮內膜異位! 真愛專家科普:痛經究竟會不會引起不孕?要分清原發(fā)性和繼發(fā)性 生殖器官未器質性病變的痛經稱作“原發(fā)痛經”。原發(fā)性痛經大多發(fā)生在月經期的開始數小時,在2到3天內疼痛消失,其疼痛部位常在下腹部恥骨聯合以上區(qū)域,呈陣發(fā)性脹痛或痙攣性痛。原發(fā)性痛經通常發(fā)生于未婚、未孕的女性,很少人剛來潮就發(fā)生痛經,因為排卵還未成熟。所以,女性在排卵時最容易痛經。原發(fā)性痛經雖然不能根治,但一般對生育沒有影響,生育后會漸漸改善或消失。 而由于生殖器官病變引起的痛經,稱作“繼發(fā)性痛經”,即病理性痛經。女性繼發(fā)性痛經最常見的病因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癥,它與原發(fā)性痛經癥狀極為相似。 啥是子宮內膜異位? 簡單來說子宮內膜異位癥就是在生理狀態(tài)下子宮內膜跑到子宮外面去生長發(fā)育。好發(fā)于30~45歲的中年婦女,經血顏色為淡茶褐色,或氣味發(fā)生變化同時體溫升高和下腹痛,可放射至陰道、會陰、肛門或大腿,常于月經來潮前1~2日開始,經期第一日疼得最厲害,直到月經完全干凈疼痛才會消失。少數人伴有性交痛,不孕及月經失調,便血或便秘。 子宮內膜異位引起不孕癥的機率非常大。按照現在的檢查,十個不孕的婦女中,如果沒有別的癥狀,有三個人是子宮內膜異位癥,如果這十個婦女里都有慢性盆腔疼痛的話,其中有八個是內異癥。所以不孕對于一個婦女來說,如果沒有別的原因而有不孕的情況發(fā)生,要考慮是不是有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。 痛經問題可大可小,還有哪有婦科疾病會導致痛經? 慢性盆腔炎 痛經范圍大,常引起下腹部墜脹、疼痛及腰骶部酸痛,月經前后加重,可放射至腰部,有時伴肛門墜脹感。 宮頸或宮腔粘連 宮頸或宮腔粘連引起經血流通不暢,而誘發(fā)痛經。多見于反復人流、子宮內膜結核患者。 慢性宮頸炎 主要癥狀為白帶增多,引發(fā)痛經時,腰骶部疼痛、盆腔部下墜痛等,疼痛在月經期、排便或性交時加重。 盆腔淤血綜合征 常見于25~40歲婦女。痛經時伴有下腹痛、低位腰痛、經期乳房痛等癥狀。疼痛往往在月經前數天加重,來潮后第一或第二天減輕,也有少數持續(xù)痛。疼痛在患者站立一段時間后及跑、跳或突然坐下時加重,下午比上午重。 生殖道畸形 宮體過分前傾、處女膜閉鎖等機械性阻塞,使經血流出不暢、積血,誘發(fā)子宮平滑肌不正常收縮,從而發(fā)生痛經。一般是出現逐漸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,下腹可能出現逐漸增大的包塊。 子宮腺肌病 多發(fā)于30歲以上經產婦以及多次人流刮宮婦女。經期表現為痛經越來越厲害,呈嚴重痙攣性絞痛,同時伴有月經量增多、經期延長、下腹墜脹、腰背酸痛、周期縮短、不規(guī)則陰道出血等癥狀。
201704011120018998.jpg (34.6 KB, 下載次數: 168)
下載附件
2018-4-25 16:01 上傳
妹子們如果有痛經史,一定不可掉以輕心。應及時到專業(yè)婦科醫(yī)院檢查,探明病因,早發(fā)現早治療,以免造成更大的病情遷移。
|